在当今这个“全民自媒体”的时代,在微信、今日头条、微博、抖音等注册ID就能随时随地输出内容。 “00后靠写作月入十万”、”农村留守妇女做自媒体月收过万“… 有这么多成功案例在前,你是否也想通过自媒体创业一夜成名,一夜暴富?可是,转行做自媒体,真的靠谱吗? 如果你也有这样的疑虑,希望这篇文章可以帮到你。 来源|Jenny乔「ID:Jenny-Qiao-Love」 说起赚钱,我想到一个最近很火的话题: “当下,大量成功案例在吸引年轻人将自媒体作为职业,更有人期待一夜成名,一夜暴富。” 中国青年报做了个调查,结果显示: 在1870名18-35岁青年中,72.0%身边人在做自媒体; 45.6%自己做过或正在做自媒体; 52.8%在“利用自媒体发展职业”这件事上有具体的目标或规划…… 若说六年前,公众号刚刚上线,大家还不理解什么是“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”。 那么今天,人们早已从观望的态度,转向了参与其中。 微信,今日头条,微博,抖音,大鱼号,百家号……只要注册一个ID就可以随时随地输出内容,实现个人品牌崛起,并带来收益。 此外,像“00后靠写作月入十万”这样的真实案例,更是撩拨着诸多文字爱好者的神经,纷纷带着美好愿景加入自媒体大军。 于是,在“全民自媒体”的氛围之下,人们开始严肃地讨论一个问题: 自媒体到底能不能当长期职业? 就问题本身,答案是肯定的。 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罗自文直言: “随着社会的发展,人的个性需求越来越强烈,可以预见自媒体还有很多的发展空间,是一个朝阳产业。” “产业”意味着需要大量从业者,“朝阳”意味着可以实现长期发展。 一切都说得通。 可是,也许只有实践过的人才能体会,人生好多事就像跟着抖音学做饭: 一看就会,一做就废。 呕心沥血写作,换来的不是名利双收,而是常年稳定在两位数的阅读。 沮丧感总会瞬间透支人的热情和创造力,最终弃号而去。 不太乐观的是,在放弃这条路上,你并不孤单。 新榜曾经统计过一组数据,自2012年公众号诞生至2018年,公众号数量注册增速明显放缓。 26%的账号已处于停更状态,6%的账号已注销。 在剩下的活跃账号中,根据10月25日当天的数据显示,90%的原创文章阅读量不过万。 都说“十万加”可望不可即,殊不知,万加也是很多人要为之奋斗的小目标。 这两年不断有人在唱衰公众号,认为不景气是红利期已过造成的。 但真相是,不管你什么时候做,去哪个平台做,都没有想象中简单。 拿图文自媒体来说,有诸多隐形门槛: 1、过人的体力和精力: 热点常在半夜引爆,“绝不熬夜”的flag立了也会倒。 尤其是上班族,全靠下班后挤时间,甚至有些人,能把公众号做得风生水起,只因为两个字:失眠。 想要的多,付出的也多,成功背后,却是不同程度对健康的损耗。 2、持续输出: 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”做不成任何事。 写一篇文章不难,难的是天天写。 为了维护粉丝黏度,公众号每周至少三篇原创,今日头条也要保证每周两篇。 这样的输出密度,让写作不再靠灵感而是靠技术。 一个合格的自媒体人,没有“灵感”自由。 就这一点,许多人既理解不了,也做不到。 3、天赋 如果说写作技能可以靠学习和训练,那天赋只分“有”和“没有”。 不得不说,具备一点作者的特质很重要,比如“敏感”、“悟性”。 前天那期《奇葩说》特别精彩,如果你关注这个节目可以找来看看。 在黄执中说出“遥远的哭声”时,有人瞬间一身鸡皮疙瘩; 也有人不懂他在说什么,完全绝缘。 所谓敏感就是能接受到“好”的信号,只有能被别人好的语言或表达戳到,才可能知道自己该如何动人地表达。 有句名言常被引用,“天才是1%的灵感加99%的汗水”。 但这句话没说完:
|